close

大里杙七將軍廟七將軍爺,在清朝時為保護鄉民,因公就義殉職,受清廷政府明令表揚忠義可嘉。臺灣近代史中,因忠貞義烈享祀千秋、香火鼎盛、神跡靈驗之神祗。  IMAG2443.jpg

民國廿四年地方人士有志一同樂捐改建一次;民國九十七年(戊子年)董監事會議決議通過再度整修,包括屋頂剪粘、跤趾陶、琉璃瓦、內殿木結構全部換成紅木材質,重新粉飾彩繪,廟後增建迴廊、八仙亭,移植廟前大榕樹,

IMAG2445.jpg

將萬應公與大眾爺合爐。尤其在這次整修過程中,意外發現本廟開基之神像為一紙糊(小尺寸)之神尊,歷經一百多年,早已腐蝕剝落、殘缺不堪,亦重新雕塑金尊、開光安座。

IMAG2441.jpg

以找尋失物聞名的大里七將軍廟,是當地信仰中心,由於廟宇位置座東向西,夏天時經過太陽的東照西曬,除了廟內非常炙熱,信眾祭祀物品,也容易壞掉,因此廟方向神明請示過後,

IMAG2431.jpg

在東側進行造壁工程,並用交趾陶人物呈現七將軍生前事蹟用,讓後世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典故。

大里杙是天地會大房林爽文舉義的根據地,林爽文事件震驚大清朝廷,動用了陜甘總督福康安,率領了十萬大軍的兵力,歷時一年三個月,成就了乾隆皇『十全』的戰功。

IMAG2434.jpg

事件平定後,林爽文被查封了近五百甲耕地,為管理這些產業,清廷在大里杙成立了抄封館及汛兵部

 

清同治九年汛兵部士兵翁均、張烈等六名及義犬一隻,(名諱尚存於墓碑之上),赴阿罩霧柳樹湳一帶巡察值勤。適逢山區番人出草掠糧,翁均等六名為維護地方安寧,奮勇與番人應戰,終因寡不敵眾均被番人所殺,壯烈就義。同行之義犬速奔回抄封館悲鳴狂吠,抄封館官員見狀有異,立刻派兵救援,但為時已晚;其義犬因來回狂奔求救,體力透支,於就義之地護主身亡。清廷政府表揚六名士兵及義犬因公殉職忠義之舉,隆重葬於就義之地。(現今霧峰柳樹湳)。

IMAG2438.jpg

  七將軍爺因已受大清政府褒揚賞賜,為能修成正果位列神班,終須享祀人間煙火,故時常顯靈與番人對抗,保護庒民之身家稼穡。大里杙庒長期蒙受其靈威,庒眾深感其德,由地方士紳發起,鳩資於現址建廟祀之,並以「忠義祠七將軍廟」命名之,迄今已一百多年了。

IMAG2432.jpg

剪粘又稱剪花,跟交趾陶,是臺灣寺廟建築藝術上極具代表性的兩項陶屬工藝,而七將軍廟照壁工程,特別請到北港的老藝匠許文筆,

IMAG2435.jpg

製作水泥浮雕,許師傅說,由於進行剪粘時,要忍受風吹日曬,現代年輕人不願拜師學藝,而老一輩的師傅則因為,也沒有發揮的舞台,讓剪粘技藝已經逐漸式微

IMAG2433.jpg

IMAG2437.jpg

IMAG2438.jpg

IMAG2439.jpg

 

十方善信慷慨解囊,及全體董監事通力合作,使廟貌煥然一新,於戊子年十二月初十、十一、十二日隆重舉行安龍謝土祈安大典。

 

arrow
arrow

    rj6065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